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文化遗产,招牌怎么打?

来源:北方网   时间:2012-12-14

  

近年来,中国正掀起一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热,宁夏也卷入其中:固原丝绸之路申遗,西夏陵申遗……然而申遗真正的意义,人们清楚吗?

记者在之前关于申遗的采访中发现,一些遗迹、一些地方申遗就是为了助推旅游,以为有了“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就能赚大钱。事实并非如此。山西五台山申遗成功,旅游收入不升反降,2008年旅游进账14亿元,比2006年减少2亿元,而五台山为申遗作出重大牺牲,对不符合世界遗产要求的宾馆、商业摊点等各类建筑实施大拆迁、大搬家,将一个昔日高山闹市还原成清静佛国,直接投入资金以及大拆大搬付出的经济代价不下20亿元。

这种“亏损”结局显然是申遗者始料未及的。

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精神功能是世界遗产主要属性,旅游只是遗产的附带功能。如果为拿着遗产招牌赚大钱,甚至为捞取“文化政绩”而不惜血本拼申遗,显然不值得。

理性对待申遗,在这件事上,固原市的做法值得业界学习。自2008年固原4处丝绸之路遗址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以来,除了必要的保护措施,固原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甚至连大型的有关申遗的媒体发布会、研讨会、论证会都没有召开过。

如此低调处理申遗,固原文物管理所所长王金铎这样解释:一是固原几处申遗点,经济开发价值短期内尚不明朗;二是大规模的开挖恢复建设也不符合固原几处遗址的保护管理工作。“在对待文化遗址的态度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坚持原生态保护,保护永远是第一位,其它的期许都是次要的。”王金铎如是说。

正因为如此,在固原,记者能处处感受到丝路文明悄悄渗透在这座古城的各个角落。在偏僻乡村生活的老农马成彪,居然能对北周、隋唐墓地的由来如数家珍,并义务守护墓地近30年;每天做着“一夜暴富”梦的农民马国生也知道,“老祖宗的东西不可随意盗取”。固原境内的战国古长城,虽未列入申遗名单,但在它的两边却绵延几公里围上了防止人、牲畜翻越的铁丝网……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