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北京市政协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时间:2012-09-25

北京,是中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十三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然而,由于诸多原因,这些国人引以为荣的“北京符号”却面临种种文物保护的困境。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否加强?它的未来将会怎样?这不仅是全北京人民关心的话题,也是北京市政协长期关注的重点。今年3月以来,北京市政协联合民盟、民建、农工党、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市委和有关专家学者,共组织了12次不同规模的视察、座谈和研讨,历时4个月,参加人数达200人,在经过实地调研和反复研讨后,几易其稿,形成了《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9月17日下午,北京市政协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这份建议案。

每年选取一个重大课题,举全政协之力开展联合调研,已成为北京市政协本届以来的一个创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今年,市政协把调研重点仍放在文化领域。“这份建议案已经是本届市政协就首都文化发展提出的第四份建议案了。”北京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宋大川如是说。

在经过大量实地考察并与有关单位座谈后,调研组发现,北京近年来加大了文物保护和修缮力度,但当前有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工作还存在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给出了八条具体的建议。“提出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市政协主席王安顺对建议案如是评价。

世界文化遗产是北京的财富,更是中国的骄傲。然而,北京世界文化遗产至今却没有一部整体性的保护法规。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长城、明十三陵都已经制定了政府规章进行保护,故宫缓冲区的立法工作也已经启动,但对天坛和颐和园还没有立法计划。

“专项立法滞后,法律保护不到位。”委员们建议,作为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数量最多的城市,北京应有计划、分阶段推进世界文化遗产专项立法工作,逐步完善法律保障,并在此基础上,启动“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

“希望能给世界文化遗产减轻点负担。”从一开始就参与调研的任学良委员感触良多,他说,目前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矛盾较突出,以故宫为例,近年来游客量频频突破千万,高峰期时人都摩肩接踵,不仅有碍参观,给文物保护工作也带来了巨大压力。

对此,市政协建议要优化遗产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及文物部门的职责,合理控制游客数量,提升遗产保护的水平。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要保护文物本身,还要保护生成文物的周边环境,但是,委员们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市遗产地周边的环境仍存在许多问题: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的保护范围内,还有居民住宅、工厂、铁路等与遗址保护不相协调的因素存在;颐和园东、南部受到现代建筑崛起的影响,“天园合一”的借景环境和景观天际线已经遭到破坏;西部通往玉泉山、西山的借景环境也开始受到影响……

“要加大遗产地文物被占用的腾退力度,彻底整治遗产周边不协调的环境问题。”这是委员们共同的呼吁。

几个月调研下来,委员们深深感受到,北京的灵魂不在那些现代化的建筑上,而在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积极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完善,有利于带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提高北京国际影响力。”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协商议政活动,这份凝聚各方心血和智慧的建议案将摆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案头。委员们相信,“北京符号”的未来定能更加光彩夺目。    (汪俞佳)

北京故宫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