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UNESCO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科学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暨世界遗产空间观测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时间:2011-06-22

2011年6月2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科学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暨世界遗产空间观测学术报告会”在对地观测中心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召开。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院士及来自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部门的空间技术与世界遗产研究专家近5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首先由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主持。他在致辞中提到,世界遗产空间中心落户中国、落户中国科学院,是UNESCO对其科技实力的信任。为兑现中国政府对UNESCO的承诺,要利用中国科学院的优势和各位专家的智慧,为UNESCO世界遗产空间技术研究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工程中心副主任田玉龙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先后致辞,对中心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期望。曹京华副局长宣读了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科学委员会(简称“科委会”)第一届委员会名单,并颁发了聘书。

颁发聘书后,会议由科委会主任童庆禧院士主持,对地观测中心和世界遗产空间中心主任郭华东研究员作工作和发展报告,着重介绍了世界遗产空间中心成立背景、目标与研究方向、体制机制建设及未来发展规划;世界遗产空间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洪天华介绍了科委会章程;世界遗产空间中心副主任王心源对2011-2016年中期发展战略规划做了介绍。

与会专家就世界遗产空间中心战略定位、研究方向、科委会章程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李德仁院士强调,中心应充分依托空间技术优势、立足遗产保护事业,深入了解遗产工作的行业需求,使研究成果能真正服务于遗产工作。他还进一步指出,目前国内的遗产修复和数字化等工作面临诸多困难,需要集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我国的遗产保护工作。袁道先院士结合运作UNESCO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的经验,就中心未来的发展及国际合作的开展提出了殷切希望。李文华院士则结合我国农业遗产和“人与生物圈”计划的工作经验和生动实例,提出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的发展应立足于国内世界遗产的监测、保护和申报,再扩展至全球,借助世界遗产空间中心这一国际平台加强我国遗产保护的能力建设。

徐冠华院士做了总结性讲话,对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指出我国世界遗产丰富,且空间技术发展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将世界遗产空间中心设立在中国不仅体现了UNESCO的远见,也为我国遥感科技界参与世界遗产领域的工作创造了机遇。在充分肯定我国科学家在世界遗产领域已取得的重要成果的基础上,徐院士对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他强调科学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要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密切合作,大力宣传对地观测技术应用在世界遗产监测和保护中的作用,形成世界遗产空间中心更大的科学家网络,并且要面向世界主动承担中心的工作,尽职尽责,为中心发展献言献策,共同推动世界遗产空间中心又快又好地发展。

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对地观测中心卫星地面系统控制大厅以及依托中心建设的3个国际组织、一楼展厅,并在演示大厅里观看了数字地球科学平台和世界遗产空间观测三维视频。

在下午召开的“世界遗产空间观测学术报告会”上,李德仁院士就空间技术在数字文化遗产中的应用作了报告,并生动展示了在敦煌莫高窟、香港志莲净苑等文化遗产地所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给世界遗产空间中心未来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启示。此外,闵庆文研究员和周昆叔研究员分别就农业文化遗产和环境考古作了报告。

此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它汇聚了国内空间技术、世界遗产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和学者,组成了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队伍,势必对世界遗产空间中心的未来发展及战略部署产生深远的影响。

会议现场

徐冠华院士讲话

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景贵飞讲话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工程中心副主任田玉龙讲话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右)向徐冠华院士(左)颁发聘书

曹京华副局长(右)向童庆禧院士(左)颁发聘书

曹京华副局长(右)向李德仁院士(左)颁发聘书

曹京华副局长(左)向李文华院士(右)颁发聘书

曹京华副局长(右)向袁道先院士(左)颁发聘书

 

对地观测中心和世界遗产空间中心主任郭华东研究员作报告

世界遗产空间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洪天华介绍科委会章程

 

世界遗产空间中心副主任王心源介绍世界遗产空间中心2011-2016年中期发展战略规划

 

合影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