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中国实现自然遗产、双遗产数量世界之冠

时间:2019-06-01

中国日报5月31日电(记者 杨万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中国是33年来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两项合计占全球同类遗产总数的6.8%。
今年6月8号,将迎来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介绍,自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目前,中国共有世界遗产53项,其中自然遗产13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以下简称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5项、文化遗产31项。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据统计,仅2018年,各遗产地就为地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143.75亿元。成为对外展示窗口。2018年,遗产地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246.2万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9.7%。
周志华说:“世界遗产是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窗口。数据表明,遗产地的境外游客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非遗产自然保护地,充分显示了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
同时,周志华表示33年来,我国各遗产地管理机构在管理、技术、科研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各遗产地管理机构共有管理人员超过106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18%。20多处遗产地建立了执法队伍,拥有执法人员1055人。遗产地普遍重视管理人员的在岗培训和业务交流,累计安排人员参加国内外有关培训1.9万余人次,增强了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据统计,各遗产地历年科研总投入约2亿元,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达到200多人,参与合作研究的国内科研院所或高校91个、国际合作机构7个,建立国内科研基地53个、国际科研基地3个。
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12处遗产地与国外遗产地、国家公园等结成友好单位,开展务实合作。据统计,30多年来累计派出1000余名技术人员赴国外学习交流,接待国外遗产地或国家公园人员来华交流学习420余人次,接待国际专家1800余人次。通过学习借鉴国外遗产管理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遗传事业发展。
此外,我国还积极发挥了遗产大国国际作用。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在中国成立,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一个基于空间技术的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在北京成立,这些中心既是中国承担遗产大国责任的重要体现,又为我国在世界遗产领域发挥引领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国代表欧敏行表示,在当今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应对众多发展问题上的巨大潜力不断凸显,因此中国设立和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欧敏行说:“中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无论从数量和保护质量上都反映出了中国对于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贡献和影响。中国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遗产保护也贡献了重要的力量和宝贵的经验。目前中国也在做一些先驱性的探索,把遗产保护和文创经济结合起来,利用出版、电影等途径实现全方面的遗产保护工作,我们也希望把中国的这些富有创新性的办法作为典型,推广到其他国家去。”

新闻动态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