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新闻动态

MENU

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在北京开幕

时间:2012-10-25

2012年10月24日,由中国科学院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办,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国际遥感考古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开幕,会议主题为“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观测新时代”。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十届副委员长、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Patrick Mckeever先生等嘉宾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

郭华东院士主持开幕并致辞。他说,世界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其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而空间对地观测技术是世界遗产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技术与有效手段。他对各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指出本次会议将就空间技术应用于世界遗产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诸多研究难点进行探讨,并希望广大专家学者对自然与文化遗产探测、监管、模拟等智能化管理提出新的科学理念。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代表中国科学院向会议的开幕致以祝贺,并指出遥感技术作为人类从空间观测地球的新手段,为考古提供了大量遥感信息资源。他希望本次会议为各国专家学者提供一个遥感考古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探讨研究方法,交流新成果的国际平台,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在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Patrick Mckeever先生在讲话中指出,遥感技术已成功应用至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并在气候变化对世界自然遗产的影响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高度评价新成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指出其对监测和保护世界遗产作用显著,尤其开展了协助发展中国家运用遥感等空间技术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

原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嘉璐发表讲话。他以“数字长城”项目为例,指出空间信息技术以独特的工作原理与方式在遗产保护和恢复力方面已经发挥了作用,并日益成为遗产监测与保护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在遗产地的遥感探测,以及在定位、测量、展示、分析、综合和复原等各个领域或各个层次都可以有效应用。他相信综合空间信息技术用以实现世界遗产的数据获取、动态监测、管理和定位,一定会为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新的巨大贡献。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理事会代表Mario Hernandez先生、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童庆禧院士、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Grellan Rourke先生等嘉宾也在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包括中国长城学会的代表,以及热心自然与文化遗产事业的部分企业家等共200余人。开幕式结束后,郭华东院士、Maurizio Forte教授、李德仁院士分别作全会报告。会议将于10月26日结束。

国际遥感考古系列会议于2004年由中国科学院发起,旨在探讨和交流如何更好地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开展对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监测、保护和管理,同时促进空间技术应用于世界遗产这一跨领域新兴学科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国际遥感考古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届。首届会议于2004年10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第二届会议于2006年12月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第三届会议于2009年8月在印度蒂鲁吉拉伯利举办。历届会议均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遥感专家、遗产研究专家和遗产管理决策者的参与。

第四次国际遥感考古会议将结合对地观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地球信息通信技术、网络与高性能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深入交流和研讨空间技术应用于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历史成因及其变化的理论与方法,并展示空间技术在文化遗产探测与保护领域的最新成果,探索其发展前景。此外,会议还将探讨全球变化和自然灾害对世界遗产地的影响。

大会于10月24日在京开幕

郭华东院士主持开幕式及致辞,并在全会报告中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潘教峰发表讲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Patrick Mckeever先生发表讲话

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发表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李如生发表讲话

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理事会代表Mario Hernandez先生发表讲话

本届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庆禧发表讲话

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理事会主席Grellan Rourke先生发表讲话

原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许嘉璐发表讲话

Maurizio Forte教授作全会报告

李德仁院士作全会报告

新闻动态

News